3月8日上午,習近平來到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。河南是農業和糧食生產大省,糧食產量超過1300億斤,占全國的十分之一。河南又是人口大省,1億人當中有約5000萬人口生活在農村。來到河南代表團,總書記談到的主題,就與這些數字緊密相關。
“盾構機女神”的溫暖一天
和今年前兩次下團略有不同的是,3月8日總書記是在上午參加審議,地點仍然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。
△不到八點,早春的陽光把人民大會堂鍍上了一層金色。(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)
△河南團的代表們陸續抵達人民大會堂東大廳。(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)
△河南團172名代表中有42名女代表。(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)
當天是“三八”國際勞動婦女節,習近平總書記送上了節日祝福。
△聽,這是總書記的節日祝福。
△王杜娟代表,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。(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)
在當天的8位發言代表中,有兩位是女代表。王杜娟代表2001年大學畢業后就投身國產隧道掘進設備的研發,如今是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。2014年5月10日,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曾來到中鐵裝備的盾構總裝車間,當時給他做介紹的就是公司最年輕的技術干部王杜娟。
△盾構機是一種集機、電、液、氣、傳感于一體的大型自動化隧道掘進機,零部件多達2萬余個。這是王杜娟在中鐵裝備盾構總裝現場查看設備情況。
總書記當時在現場說的一句話讓王杜娟至今難忘:“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”。五年來,王杜娟和她的團隊每年都有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。在3月8日發言時,她向總書記匯報了這一份不平凡的成績單。
△2015年下線的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和2016年下線的“麒麟號”(國產最大直徑12.14米土壓平衡盾構機)。
△2017年下線的“彩云號”(國產最大直徑9.03米硬巖掘進機)和2018年下線的“春風號”(國產最大直徑15.08米泥水平衡盾構機)。
王杜娟向《時政新聞眼》坦言,“大國重器的擔子壓在自己頭上實在太重了”。這些年,每當研發設計遇到瓶頸,她就會回想總書記那一天的勉勵。如今,中鐵裝備生產的盾構機已出口到18個國家和地區。她向總書記報告,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盾構機11年,到今年年底,將迎